洞见特殊时期民族自信心
▍ 1.长四丙发射成功
▍ 2.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 3.“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

事件介绍:11月28日上午8时30分许,随着一阵汽笛声响,在马里亚纳海沟结束科考任务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南山港码头靠泊下锚,成功实现10909米坐底记录的“奋斗者”号也随船胜利返航。
事件声音:习近平致“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的贺信:值此“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之际,谨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所有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深渊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 4.嫦娥五号发射成功
▍ 5.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2星

摘要:11月12日23时5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天通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载具选用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延伸阅读:据悉,天通一号02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一起,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
圈点: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2次飞行。
▍ 6.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首飞成功

摘要:2020年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
延伸阅读: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可满足近地轨道微小型卫星发射需求。
▍ 7.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事件介绍: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NewSat9-18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和八一03星。
圈点: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1次飞行。
▍ 8.中国刷新亚洲陆上最深定向井纪录

事件介绍:10月23日获悉,中国石化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顺北油气田再创纪录:顺北53-2H井完钻井深8874.4米,超过今年7月完钻井深8725米的顺北55X井,再创亚洲陆上最深定向井纪录。
事件意义:这一深度超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标志着我国超深井钻井技术国际领先。
圈点:这样的深度,会不会把地球挖穿?”用钻头把地球钻透“这样的想法,不得不提苏联“挖穿地球”计划。1947到1991年之间,美苏两国竞赛。当时美国顺利把宇航员送上了月球,苏联就很不服气:你能上天,我就能入地。于是他们就启动“科拉超深钻孔”项目,打算挖穿地球。在这2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苏联一共挖了12226米之深。
▍ 9.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 10.世界首座高铁跨海大桥主塔封顶

简介:9月15日,世界桥梁领域又一里程碑式工程——福(州)至厦(门)高速铁路泉州湾跨海大桥主塔正式封顶。
延伸: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全长20.3公里、主跨400米,是国内外首座高铁跨海大桥;设计行车时速达350公里,为世界最高;世界第四长跨海铁路大桥;全球首座采用免涂装耐候钢的大型跨海工程。
圈点:根据系列风洞试验等验证,泉州湾跨海大桥可抵抗12级强台风,涡激振动幅度控制在惊人的5毫米以内。
▍ 11.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返回

事件介绍: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事件意义: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圈点:“可重复使用,这是未来航天事业的一个方向。”目前“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198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首次发射成功,其可反复使用。进入21世纪后,SpaceX的‘猎鹰9’火箭一级重复使用己达6次。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 12.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次装料

导读:中国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迎来全球首堆建设的关键节点——首次装料。首次装料是将全新的核燃料组件被装入反应堆堆芯,是核电工程中有核试验和无核试验的分界点。
事件介绍:9月4日15时30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炉燃料装载正式开始,随着第1组燃料组件顺利入堆。标志着该机组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
圈点:华龙一号与高铁一起被称为我国的“国家名片”。
▍ 13.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 14.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
▍ 15.国内铁路斜拉桥首次实现裸塔转体

事件介绍:7月8日凌晨3点35分,正在福建莆田建设的福厦高铁控制性工程——木兰溪特大桥的主塔完成了九十度转体。这也是我国铁路斜拉桥建设中,首次实现裸塔转体。
事件意义:转体成功为我国此类大桥施工积累了经验,也为福厦高铁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 16.世界最高刚构墩桥梁

事件摘要:6月23日下午13时许,随着最后一泵混凝土的浇筑,金阳河特大桥高达196米的6号主墩封顶,世界最高刚构墩桥梁的高度纪录由此刷新,成为中国桥梁建设的最新丰碑。
内容介绍:2017年11月,金阳河特大桥项目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大桥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援助和金阳县政府自筹建设,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代建,四川铁投集团所属四川路桥承建,总投资3.39亿元。大桥采用预应力连续现浇箱梁连续刚构的跨径结构,桥身全长757.5米,桥面高出河床约238米,8个桥墩中有3个墩位于峡谷的“V”型底部,高度均超过100米。
圈点:当地政府选址与老县城一河之隔的对岸,新旧县城虽只有一河之隔,直线距离1500米,却无跨河通道,车程需要1个多小时,来往十分不便,一座连接两岸的大桥就成了金阳人的共同期盼。
▍ 17.北斗三号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 18.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

事件介绍: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承担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今天上午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
事件意义:作为一种新兴高速交通模式,高速磁浮具有高速快捷、安全可靠、运输力强、舒适准点、绿色环保、维护成本低等优点。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填补了高铁和航空运输之间的速度空白,可以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更加合理、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交通架构,满足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圈点:有了高铁,为什么要研制高速磁悬浮列车呢?目前,高铁最高运营时速为350公里,飞机巡航时速为800-900公里。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恰好可以填补高铁和航空之间的这段速度空白。
▍ 19.我国海洋一号D卫星成功发射

事件介绍:6月11日凌晨2时3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D卫星。
事件意义:海洋一号D卫星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与海洋一号C卫星相同,双星组网后将使全球海洋水色水温、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观测频次与效率提升一倍,填补我国海洋水色卫星无下午观测数据的空白。
圈点:将开启我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新时代,助力海洋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