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中国航天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年,中国将在2020年迎来几大改变,这些改变无疑都将让中国人备受鼓舞,也代表着中国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重回世界舞台,并且正在逐渐变成其中的主角。
▍ 1.长四丙发射成功
▍ 2.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 3.月壤开箱
▍ 4.嫦娥五号返回地球

摘要: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事件始末:嫦娥五号于11月24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圆轨道。此后,探测器经历组合体分离、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于12月1日在月球正面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分离并受控落月。12月12日至16日,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2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12月17日与轨道器分离并重返地球。
圈点: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主席,我们做到了。
▍ 5.中国一箭双星再次发射成功

简介: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详情: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由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空间科学(二期)部署,2颗小卫星采用共轭轨道星座布局,将对引力波伽马暴、快速射电暴高能辐射、特殊伽马暴和磁星爆发等高能天体爆发现象进行全天监测,研究中子星、黑洞等致密天体及其并合过程。
▍ 6.嫦娥五号上演“月宫之吻”
▍ 7.我国首次在月球独立展示国旗

事件介绍: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预定环月轨道。点火起飞前,着上组合体实现月面国旗展开。这是我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国旗的“独立展示”,也标志着月面国旗展示系统圆满成功。
圈点: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 8.嫦娥五号发射成功
▍ 9.我国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2星

摘要:11月12日23时5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天通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载具选用的是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
延伸阅读:据悉,天通一号02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一起,共同构成天地一体化移动通信网络,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
圈点: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2次飞行。
▍ 10.谷神星一号商业火箭首飞成功

摘要:2020年11月7日15时12分,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并顺利将天启星座十一星送入预定轨道。
延伸阅读: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是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固体商业运载火箭,可满足近地轨道微小型卫星发射需求。
▍ 11.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事件介绍: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NewSat9-18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和八一03星。
圈点: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51次飞行。
▍ 12.中国空间站拒绝美国加入

事件简介:10月26日,一则“中国空间站将美国拒之门外”的消息在微博传开。其实,中国空间站拒绝美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在科学价值和技术层面没达标。
事件回顾:2019年6月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就联合对外公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这17个国家中并没有包括美国,当被问及“选项目时有没有排斥来自美国的项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直言:“我们没有排斥任何国家,也没有限定任何范围,有美国团队参与申报的项目。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美国的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圈点:当初你“爱答不理”,现在的我“高攀不起”
▍ 13.“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深空机动

事件简介:10月9日23时,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
延伸阅读:据介绍,为了弥补飞行偏差, 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类似于我们平时开车,在行驶途中调整方向盘,保证车身不偏离车道,这就是轨道修正。而在规划的转弯处转弯,就可以理解成深空机动。
▍ 14.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成功返回

事件介绍: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轨飞行2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
事件意义:这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圈点:“可重复使用,这是未来航天事业的一个方向。”目前“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做得最成功的是美国,198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首次发射成功,其可反复使用。进入21世纪后,SpaceX的‘猎鹰9’火箭一级重复使用己达6次。中国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 15.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 16.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事件介绍:5月5日18时,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9秒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事件意义:此次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开展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关键技术试验验证,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载人深空探测奠定坚实基础。这是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
圈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起步虽晚,中国航天人却奋起直追、弯道超车,在载人航天领域的世界舞台上彰显着大国担当、中国智慧。
▍ 17.中国开启火星探测

事件介绍:4月24日上午消息: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命名“天问系列”,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同时公布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标识“揽星九天”。
事件相关:“天问”,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它也是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写的一首长诗。这首诗讲的是屈原对于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的发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面对未知的天地,屈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表达了对真理执著的追求。
圈点:你好,天问一号!